严选风控构建之路 --雄关漫道真如铁
本文旨在对严选风控平台搭建的具体实现历程做更详细的说明。
回想五月初,还在跟财务的妹子们聊的不亦乐乎,突然就被拉回到了一堆糙汉子中间,世界暗淡无光。也就在此时,我听到了“风控”,之后便一直与之纠缠不清,不能释怀,书记递给了我一份python代码,捧过这卷风控奥义,我仿佛看见了上帝。其实,还有一个图,是这样的
WTF,这是什么玩意儿!看到书记狡黠的微笑,我明白了,这个坑有点大,这个锅有点重,这条路很漫长!
第一个念想,看看外面有没有的借鉴(抄袭)!京东、美团、爱奇艺、携程…… 都感觉能抄,但其实什么也抄不到,业界的说法基本类似,画的图也基本雷同,我艰难的抉择并复制了几个图,一个月后,我看到的仍然就是那几个图,他们静静的躺在我的doc里面。感觉风控很简单,这几张图就包含了所有,感觉风控很复杂,我仍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!恩,没错,他们的图,大概是下面这样子的, 此时,我再次拾起了书记的那份python代码,虽然看上去很挫,但是很实用,反复把玩,总归有个可以下手的地方。一番努力(其实一天足够了),python变成了java,感觉趁手了许多。但是,它仍旧只能躺在代码仓库里。几天后,炬少走过来跟我说,我这里有个数据平台叫Flink,很好用,实时计算的,你可以试试哦!我也就信了,后来伴随着数据平台的N次迁移改造,我也明白过来,我不就是那只小白鼠么!当然,感谢炬少,风控的demo版,好歹在数据平台的demo版上跑起来了。风控的晨曦已经足够迷人,我们的0.1版也正式扬帆起航。对,就是下面这样子的, 之后,我又重新翻起了doc那几张图,“规则引擎”,“计数中心”,“配置中心”……一个一个模块渐渐浮出水面,清晰异常,只需按图索骥,各个击破。规则引擎的选择,仅仅根据官方说明,以及各个论坛上只言片语的介绍,只能是一脸茫然,干脆选取最方便上手的drools进行实施,目前看来运行稳定,性能也足够。虽然事后有看到说其性能不行等等论调,但实践证明,只要适合自己的业务场景需求,那就是最好的。当然,在经历双十一之后,暴露出drools的灵活性不尽如人意,进而我们又引入了另一个业界常用的groovy作为补充,双剑合璧,也就形成了现在的规则系统,取drools的模板化做频率规则,取groovy的动态化做定制策略,两者相辅相成。
八月伊始,新鲜的血液流入,风控项目也算是正式建立起来,各个组件分拆实现,风控工作台开发等,开始如火如荼搞起来了。配置中心、计数中心、信誉中心、数据检索、报表展示、数据访问层等等也都在这个阶段明确并固化,各个业务也开始有条不紊的接入。在新系统中,新的规则应用,初期的效果非常振奋人心,此时风控才真正崭露头角,小试牛刀。此时整个系统基本成型,是这个样子的, 九月初,频率的识别量日渐式微,基于模型的识别迫在眉睫,在炬少的大力支持推动下,机器学习也开始正式提上日程,也就在此时识别中心和拦截中心这两个概念才明确区分,基于模型的识别又分为离线模型、准实时模型、实时模型,具体模型的构建也稳步前行,并在实际拦截的占比中逐步提升,目前已经超出了90%,成为识别的主力军,后续主要工作也将集中于更多的数据分析、模型的构建、优化上面。
十月后,系统主要功能已趋于完善,我们重点考虑服务的可靠性,分拆出了风控接入层,应对不同业务接入时,避免对核心业务造成影响,同时也将业务在接入层进行隔离,避免相互影响。同时也搭建了风控系统自身的压测环境,并得出了相关的性能基线,作为后续接入业务的基准。此时我们也开始考虑风控系统自身的稳定性,可靠性,容灾,性能调优等等。比如,对整个系统的物理部署拓扑做了规划,从物理上进行了隔离,并引入了流量控制、灰度控制等逻辑。针对所有接入业务的性能峰值进行评估,并对所有可能出问题的点做了预案,万事俱备,只欠一场真正的考验!
双十一期间,风控严阵以待,实践证明之前的预案设计是行之有效的,各个业务的流量曲线尽在掌握之中。但是,为应对临时的线上问题,突发的增加了一些规则,也给系统引入了不可控因素。因此,双十一之后,重点对规则的添加、修改流程做了完善,规范了规则上线步骤,增加验证和线上回归等阶段,确保线上的调整可控。同时,还补充了规则的命中率监控,小单监控等,确保可以实时感知到线上的波动,及时作出响应。
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这是一场无止境的战争,风控系统一直在提升刷子的难度,但是无法杜绝刷子。而刷子也会绞尽脑汁,或脑洞大开,总有办法绕过我们的防御,一旦我们响应不够及时,他们就会趁机涌入千军万马。为此,我们又在这之后构筑了一道新的防线:事后仲裁!这里支持自动识别和人工判别,对绕过的危险分子进行再次识别,对公司的资产的流失进行二次防护。当然,除风控系统自身,我们还可以根据客服,物流等的反馈,再次兜底。恩,最终版本,是下面这样子的,
当然,风控的大厦并未就此完结。一者,随着越来越多业务的接入,也需要风控系统能够灵活的应对各个业务的变化;再者,刷子的无限想象力是我们后续进步的动力,需要能够快速响应,包括新特征的分析,新模型的构建等。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,简单的回忆了下风控构建历程,与诸位共勉!